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燃爆!史上最牛新股诞生 涨得有点多 你们忍一下

2021-08-14|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都说记录是用来打破的,今天N读客上市首日大涨1943%,创下A股30多年的首日涨幅新纪录。而在当前的“买方”市场......
罗茨鼓风机 http://www.jxlcfj.com/

  都说记录是用来打破的,今天N读客上市首日大涨1943%,创下A股30多年的首日涨幅新纪录。而在当前的“买方”市场下,有专家认为,像N读客这样的首日暴涨股将越来越多。

  暴涨1943%

  两度临停

  今天,主营图书策划与发行及相关文化增值服务的读客文化,以创业板实行注册制以来的1.55元的最低发行价登陆创业板。

  一开盘,读客文化报13.95元,这较其发行价大涨800%。开盘后,读客文化继续快速拉高,并因此在盘初就遭遇两次临停,先是在9点30分至9点40分临停10分钟,20秒之后的9点40分20秒开始又临停10分钟。

  可即便遭遇连续的临停,也没有压制住投资者的热情,此后读客文化继续震荡走高,尾盘甚至加速上行,至收盘报收31.66元,较发行价大涨1943%,全天换手率77%,总市值达127亿元。

  创首日涨幅新纪录

  如此一来,N读客1943%的首日涨幅,就成了沪深交易所正式开业以来,A股30多年长河中,首日涨幅最大的IPO新股。

  上市首日涨幅超过N读客的,都是老股上市,比如上市首日涨幅最高的飞乐音响,其早在1984年11月18日便向社会发行了,当时共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股票没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转让,因此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也是新中国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后来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营业,飞乐音响成了上交所的“老八股”之一。

  若仅看2000年以来首发上市公司的话,仅次于N读客的是2002年4月27日首发上市的小商品城,该股首日大涨1356%;再然后是2001年7月23日首发上市的*ST金泰,该股上市首日大涨1279%。

  股价缘何高歌猛进?

  问题在于,N读客既不属于科技,也不属于医药这两类容易出大牛的行业,反而是传统性行业特征更多一点的公司,为何就能录得如此惊人的涨幅呢,就成了大家很想知道的原因。

  对此,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N读客股价高歌猛进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发行价为“白菜价”,二是流通盘较小,涨了近20倍之后,总市值也不过127亿,流通值仅11.9亿。

  确实,N读客的1.55元发行价(发行市盈率13.06倍),不仅是创业板开板以来的最低发行价公司,而且是科创板首批注册制公司上市以来,发行价仅高于科创板龙腾广电(发行价1.22元)、深市主板南网能源(发行价1.4元)的第三低发行价公司。

  而数据显示,低发行价公司显然更容易录得较大涨幅,比如龙腾光电上市首日大涨707%;南网能源上市后连续14天涨停,累计涨幅高达398%。

  注册制下的首日10倍股怎样了?

  当然了,自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并扩大到创业板以来,新股首日10倍并不是那么的难以触及。算上本次的N读客,光年内就已有3家公司实现首日10倍的壮举。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6月23日,在科创板上市的纳微科技,其上市首日大涨1274%;再往前的4月9日,在创业板上市的中金辐照,首日大涨921%。

  而在2020年,也有两家公司实现首日10倍,一家是2020年8月24日在创业板首发上市的康泰医学,该股上市首日大涨1061%;另一家是2020年7月9日在科创板首发上市的国盾量子,该股上市首日大涨924%。

  时至今日,注册制公司中,此前完成首日10倍的4家公司,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撤,纳微科技上市以来累计涨幅为1201%,康泰医学为516%,国盾量子为450%,中金辐照为525%。

  机构卖出意愿较强

  而从今日N读客的龙虎榜数据来看,也无疑给这家首日疯狂的新股蒙上了阴影,因为机构频繁现身N读客的卖出席位。

  具体而言,买入前五均为营业部,合计净买入5167.86万元,其中东莞深圳后海中心路营业部净买入最多,达1827.63万元。而卖出前五中,前四都是机构席位,4机构合计净卖出881.86万元。

  首日暴涨股越来越多?

  不管N读客此后股价如何演绎,但其首日的暴涨,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以后上市首日的暴涨股会越来越多。

  据北京商报报道,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在当前定价机制下,也是“买方”市场下,预计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低价股出现,这无疑也会导致催生更多的上市首日暴涨股。

  华西证券分析师对各板块网下打新收益的统计,今年2季度,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打新收益金额分别为94.35、247.94、360.85亿元,合计为703.14亿元,相对1季度环比大涨69.74%。受此驱动,华南有大型券商保代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为获得更高打新收益,机构投资者会刻意压低IPO定价。

  对此现象,王骥跃认为,询价对象压低发行价有其合理性,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决定,但随着供求关系改变,《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的“剔除拟申购总量中最高报价10%申购量”成为了压制发行价甚至串通报价的重要因素。

  王骥跃对此表示,建议修改相关规则,诸如将“剔除拟申购总量中最高报价10%申购量”的规定修改为“将高于或低于全部报价中位数与加权平均数孰低值50%的价格所对应的申购全部剔除”。“这种调整,并不影响整体上的价格形成机制,但可以减少买方报价时串通的动机,从而拉大询价机构的有效报价区间,更充分体现市场博弈。”王骥跃如是说。

  但也有机构投资者否认投行人士的指责,认为部分新股基本面确实不理想,另一方面承销商与上市公司利益绑定,在定价建议方面存在“泡沫”,网下机构投资者在定价时挤出一定水分是合理的。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中易贸易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中易贸易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