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前言
图|陈赓和周恩来 提起陈赓,周恩来总是悲痛不已,惋惜他不到60岁就因病逝世······ 相识黄埔,长征之路见人心 说起陈赓和周恩来的交情,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埔时期。 某天,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同往常一样在学生宿舍巡视之时,看到很多学生围到一起,哈哈大笑。 这令周恩来好奇不已,马上穿过人群,才发现是活泼的陈赓在给大家表演小品。 陈赓给大家演的是一出“矮子吃长面”,表情很到位,把大家逗得狂笑不已,甚至于周恩来都很少见地露出了笑容。 突然,人群中有人发现周恩来的身边,一个个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转军帽,正军装,一气呵成·····
图|陈赓 混乱之中,有人赶紧列队,立正敬礼,而陈赓反而并未受到影响。 周恩来见状,只是笑笑,并没有责怪大家,而是走到陈赓身边,和陈赓谈起了戏剧。 早在南开大学时期,周恩来就非常喜欢戏剧,还演过不少。 周恩来非常欣赏陈赓的才华,随后便支持陈赓在黄埔军校成立了剧社,通过戏剧来宣传革命思想。 因为没有女演员,陈赓便男扮女装,靠着出众的演技,很快就在黄埔里面出了名。
图|周恩来 白色恐怖时期,陈赓成为周恩来在上海中共特科的得力助手,直接受周恩来领导。在此期间,他们配合默契,一起奋战在地下战线,多次立下功劳。 长征路上,红军到达毛儿盖修整。由于长途劳顿再加上高强度工作,周恩来忽然开始发烧,一连几天昏迷不醒,经医生检查后,发现周恩来身患肝脓肿和阿米巴痢疾,病情十分危急。 对于这种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把脓血排出来。可是红军长征时期,医疗卫生条件是非常差的,连最基本的消毒都无法保证,更别说开刀做手术了。
图|周恩来与邓颖超 看着周恩来病重,毛主席、叶剑英、邓颖超等人很着急。当时,红军中最好的医生傅连暲跟随朱德的部队南下了,并不在身边,新的医生还在路上。 陈赓有过在中央特科开医院的经历,懂些医理,便主动站出来为周恩来先行治疗。陈赓采取的方法是马上降温,用冷毛巾敷在周恩来的肝部和额头。 很快,医生来了,他也提出要冰块给周恩来做冷敷。可是去哪找冰块呢? 这时,陈赓亲自带队,安排战士们分批、轮流到去雪山上取冰雪。 几天后,周恩来的体温降了下来,病情有些好转,精神也好了起来。毛主席等人来看时,周恩来也能坐起来说一会话了。 周恩来的病才刚好,还不能走动,就开始在处理文件和书报了。很不凑巧,周恩来的病还没有完全好,红军就要开始过草地了。 这时的周恩来还不能行走,毛主席等人很着急,便嘱托人想办法,就算抬也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 当时,彭德怀亲自吩咐,组建担架队,轮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这时陈赓又勇敢站出来了,他主动要求,要当这次担架队的队长。
图|陈赓 虽然陈赓之前曾有飞毛腿之称,只是现在他的两条腿都负过伤,留下了病根,走路都不太利索。 身体稍微好转之后的周恩来,自然不忍心大家这么辛苦的抬着他,多次提出要自己走,或者骑马,不过都被陈赓拒绝了。 陈赓严肃地对周恩来说:“你现在是病号,我是队长,你要服从我的指挥。” 就这样,陈赓和担架队的战士们经过几个昼夜,期间不曾停歇,才将周恩来抬出了草地。这一件事情,周恩来铭记终生。 张国焘企图分裂党中央时,曾拉拢陈赓想为自己所用,陈赓却不为所动,痛斥张国焘的小人行径。 张国焘因而大怒,想要除掉陈赓。危急时刻,周恩来马上通知陈赓,才救了陈赓一命。 此后,陈赓和周恩来的革命情谊也上升为生死之交。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担任129师386旅旅长,在战场上屡建奇功。随后,陈赓又参与到解放战争之中。
图|陈赓 建国初期,陈赓还去越南,指挥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他曾前往朝鲜战场,指挥抗美援朝战争。 此后的时光中,陈赓都间接或直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有着几十年的深厚情谊······ 身患重病,不忘工作 陈赓与周恩来深厚的情谊,不仅体现在革命时期的风雨中,更体现在和平时期的相互关心及信任。 1957年12月的一天,工作繁忙的陈赓回家吃过晚饭后,便和妻子傅涯提出要去中南海看戏。 或许这次的剧情不是陈赓喜欢的,或许是身体太过疲劳,爱看戏的陈赓并没有和往常看戏一样,提出很多想法,更别说为剧情着迷了。 看完戏后,陈赓和妻子傅涯就回家休息了。第二天一早,陈赓和平时一样,吃完早饭,穿好军装,准备去上班。 此时妻子傅涯已经上班去了,家里的孩子们也都走了,该去上班的上班,上学的就去上学。 不久,突然有客人来拜访,陈赓便和客人聊了一会,不料客人刚走,陈赓突然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 他突然感到胸闷,整个胸部都在膨胀,越来越疼,越来越痛······
图|陈赓和妻子傅涯 很快,他便喘不过气来,一下子倒在沙发上,他疼得满脸都是汗,汗水流进了陈赓的眼角,又像泪水一样滴了下来。 这时,陈赓年幼的儿子在地板上玩耍,突然看到自己的爸爸倒下了,便爬到了爸爸身边。 年幼的孩子看着眼前不理睬自己,还流着泪水的爸爸,吓坏了。 他马上跑到院子里,大声哭喊:“爸爸哭了!”陈赓身边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并马上给医院打了急救电话,并和大家说:“不能搬动!就地抢救!” 很快,医院的医疗专家们赶来了。此时的陈赓已经陷入了昏迷,手脚冰凉,脉搏跳动也越来越弱,诊断为心肌梗塞。 医疗专家们从上午抢救到晚上,直到深夜,陈赓才苏醒过来。醒来的第一句话便是:“不能让步。” 站在陈赓病床前的陈锡联看着还有些激动的陈赓,便开玩笑地说:“你可算醒过来了,你这老命都不保了,你还要管着那么多事嘛?” 这就是陈赓,他是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人,他能为工作付出所有精力,以至于引起心肌梗塞。
图|陈赓 陈赓恢复过来后,看了看守在他身边的亲人们,笑道:“你们可不要这个表情,好像我死了·······” 陈赓生病的当天,很多中央领导人都赶来看他,包括彭德怀、聂荣臻、粟裕等人。 周恩来在得知陈赓得了心脏病后,很担心,还特意安排了有关部门要增加他营养的供应。
图|周恩来 一向身体强壮,沉迷于工作的陈赓病倒了,他不得不听从医疗专家的安排,住院三个月。由于陈赓病情严重,医生专门提出,不准工作,必须完全休息。 但是陈赓并不是一个能闲得住的人,对他来说,住院就好像把他关在笼子里一样难受。 陈赓很着急,多年的革命岁月,已经让他养成了长时间工作的习惯。如今身在医院,他不能工作,不能看文件,让他憋闷。 好不容易住满3个月后,医生准许陈赓回家养病,但依然不能工作,还专门派了有关护士对他进行全天的照顾。 陈赓住院期间,周恩来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特地让夫人邓颖超给陈赓写了一封信,安慰病中的陈赓,并送上了鲜花。 陈赓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生性好动,从来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病中的修养,让陈赓觉得煎熬与痛苦,感觉度日如年。 医生看陈赓着急,就劝他静养。因为情绪波动,容易引发心肌梗塞。 陈赓的好多老朋友来看他时,提出过陈赓可以在养病之时,通过读书和写字来调节情绪,磨炼性格,修身养性。 为了争取早日康复,为了能尽早工作,陈赓接受了老战友们的建议。在出院回家后,就坚持每天读书练字。 陈赓的文学根底比较深厚,读书也比较多,和鲁迅也曾经有过交往。他也喜欢读《资治通鉴》和《旧唐书》。 陈赓文笔流畅,幼年在私塾中也练过毛笔字。他最喜欢的便是王羲之的帖子。 在家里,一个清闲的午后,陈赓在临摹王羲之的帖子,心血来潮之时,他写下了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在经过医生的治疗以及静养锻炼后,陈赓的心脏病算是稳定了。经过中央批准,陈赓可以每天坚持上半天班。 陈赓知道后,开心说道:“只要能上班,我一定遵医嘱。” 只是陈赓一旦工作,便如鱼得水,完全沉浸和享受其中,医生的医嘱他也早就忘到了九霄云外。
图|陈赓一家人 陈赓对工作有着满腔的热情,丝毫没有顾忌到自己的身体。1959年3月,陈赓仅参加国防科研方面的会议就有5次之多,而且他还乘坐火车去往上海。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派往苏联留学生、有关苏联援助等,都需要陈赓来拍板决定。 这么大的工作量,对正常人来说都难以承受,何况是陈赓这位心脏病患者呢?只是陈赓本人并不在意。
图|陈赓和家人在一起 1959年6月,由于高强度忘我工作,陈赓的心脏承受不住了,第二次心肌梗塞发作。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陈赓的病情才有所好转。 即便这样,陈赓并不相信自己的病很严重,陈赓还是非常关心中国国防尖端事业的发展。 考虑到陈赓的身体,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做出了让陈赓退居二线的决定,并要求有医生开的健康证明,才能继续工作。 这让想要继续大干一场的陈赓非常不理解,也很委屈,连妻子傅涯都劝陈赓听从中央的安排。 1959年国庆前夕,陈赓特意去和周恩来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周恩来评理。 对于陈赓的病情,周恩来自然一直在关注,对于让他退居二线的决定,周恩来也是非常赞成的。 看着陈赓期盼的眼神,周恩来不由心软了,但还是忍不住劝:“陈赓同志,我还有毛主席对你的病情很关注,彭老总也和我们汇报过你的情况,我们是非常赞成的。” 紧接着,陈赓就向周恩来说:“总理,请您放心,我一定会注意自己的身体,做到劳逸结合,不会有问题的。”边说,陈赓还用力拍着自己的胸脯,证明自己的健康。
图|周恩来 周恩来听了有些无奈,也没办法狠心拒绝陈赓的一片赤诚。最终还是在毛主席坚持下,陈赓才选择被迫退居二线。 其实,这时陈赓的病已经是非常严重了,他的胸口经常疼痛。每当伤口疼痛之时,他就一边工作,一边用手摸着胸部。 长时间下来,他的衬衣都被摸破了。只是为了工作,他一直在忍耐。同陈赓有着几十年交情的周恩来,又岂会不懂呢,所以周恩来坚持让陈赓休养。 即使退居二线,陈赓依然对工作念念不忘,尤其在苏联撤走全部专家之后,他更是一门心思,想把我国的国防科研工作搞上去。 他在病中思考苏联的意图,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快研制步伐,促进了中国国防事业的自力更生。 而陈赓的心脏病也越来越严重······ 1960年的冬天格外寒冷,陈赓病情极度恶化,胸口的疼痛也一天赛过一天。虽然此时的陈赓努力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吃药,但是陈赓自己却清醒地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将星陨落,心跳止在《序言》之上 1961年年初,陈赓的心脏已经到了接近停止跳动的边缘。陈赓坐在沙发上,脑袋紧紧靠着沙发的椅背上。他的目光一直向外望着,看向远方,看向他心里想要抵达的方向,只是窗外只有一小片没有变化的天空。 近来,陈赓一直觉得胸闷,犯病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每当胸口疼痛之时,陈赓总是把右手放在左胸的心脏部位,慢慢安抚着,就像安抚一个惊魂未定的孩子······ 陈赓越来越老了,头发也慢慢变白,尽管他才58岁,但脸也失去了光泽,皮肤也布满了皱纹。 对于疾病,陈赓看得很坦然,总是笑着和身边说:“对待疾病也要和打仗一样,不要害怕,坚决斗争到底,努力消灭。” 虽然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但陈赓并不安心养病,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才算有价值。 当中央提出写一篇关于自己参加革命斗争的作战经验总结时,陈赓很开心,全身心投入到这篇总结中。 面对桌前的稿纸,陈赓仿佛就像是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变得浑身是力气,甚至他骄傲地感到自己已经恢复了健康,完全融进了过去的戎马峥嵘。 他不断查找各种资料,认真撰写大纲,希望自己可以把长期作战的经验留给后人。到了3月14日,陈赓完成了《序言》的部分。 即使在去世的前一天,陈赓还在为作战总结而努力,但最终这篇作战总结也只是完成了《序言》。 1961年3月16日,天色阴暗,陈赓被剧烈的疼痛惊醒,他的额头也渗出了汗珠。很明显,这是陈赓在努力与病魔作斗争。 很快,医生便赶来了。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穿刺等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但是通通无效。 就这样,陈赓的心脏便慢慢停止了跳动。他也静静地长眠了,而这颗伟大的,为国家的建设释放了全部能量的将星,也过早地陨落了。 这样一个传奇的将军,却只活了58岁,周恩来悲痛,陈赓的战友们悲痛,全国人民也悲痛。 陈赓去世之时,周恩来远在广州,得知陈赓去世的消息后,他十分难过。因为陈赓与他是生死之交啊! 他忘不了在黄埔的初见,忘不了在中央特科的共同战斗,忘不了长征路上的惺惺相惜,忘不了几十年的情感······ 为了参加陈赓的追悼会,周恩来亲自给中央打电话请求,陈赓的追悼会等他回到北京后再开。 知道陈锡联和陈赓的关系好,周恩来特地给陈锡联也打了电话:“陈赓同志在上海病逝了,你们两个关系好,你来北京帮助料理丧事吧!” 陈锡联得知也是悲痛不已,没有耽搁,第一时间就和夫人从沈阳赶到了北京。
图|陈赓追悼会 1961年3月25日,北京各界在中山公园中山堂隆重公祭陈赓。周恩来下了飞机,便直接到了现场。除了周恩来以外,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等陈赓的战友们也都参加了这次公祭。
图|周恩来 公祭结束后,陈赓的骨灰被安放到八宝山。周恩来还特意为陈赓的骨灰盒题写了3张“陈赓同志之骨灰”的纸条,让陈赓的妻子傅涯选择。 傅涯感动得流下了泪水,为周恩来的重情感动,也为陈赓与周恩来的革命友谊所感动······ 老狗网盘-智能云存储 http://www.laogoupan.com/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