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祝融号”火星车三天只走了10米,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有这么大吗?

2021-09-26|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圈聊科学”带你感受不一样的世界!本文可能包含有一些边缘知识,请理性对待!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祝融号......
这个网有点料

  “圈聊科学”带你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本文可能包含有一些边缘知识,请理性对待!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祝融号”火星车三天只走了10米,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有这么大吗?

  

  自从5月22日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开启勘探任务之后,就一直受到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而在这一次探索火星的航空旅程当中,我们一举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在很多成就上就连美国都没有达到。

  早在2005年的时候中国就开启火星探索工程,由于当时国内并不具备航空能力,只能选择和俄罗斯合作,接受了各种不公平的条件,在2007年的时候完成了所有的协议签约,在多方的攻坚克难之下,我们攻克了多项的核心技术,终于诞生了一颗小卫星“火萤一号”。

  

  本想借助俄罗斯火箭剩余的110公斤荷载余量发射这颗卫星,在2009年4月份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把“火萤一号”成功运抵俄罗斯,由于俄罗斯当方面的运算错误,导致火箭发射时间一拖再拖,直到2011年11月才完成了发射,到最终由于软件错误致使火箭点火失误,最终并未能进入到指定的轨道当中,在太空当中飘荡了两个月后坠毁太平洋,也宣告着此次任务的失败。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之后我国成功研发出了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其运载能力达到了25吨级别,为我国的探月工程以及火星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了探索太空的一系列完整配套,在很多技术上甚至都已经超越了美国,而在此次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就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

  

  要说到“祝融号”火星车,我们首先要先来了解一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虽然在火星探测器上研发上我们要比欧美国家晚了不少,但我们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却是国际上唯一一个,能够一次性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任务的国家,同时也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独立掌控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祝融号”火星车

  “天问一号”探测器最终一分为二,一半继续运行在火星轨道上,另外一半则成功着陆到火星表面,变成了“祝融号”火星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之后,火星车开启了火星表面的巡视之旅。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火星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38%,按道理来说火星车应该更轻便,为何祝融号火星车三天时间才走了10米,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中国航天科技火星探测器的工程师对于这样的质疑给出了解释,由于火星到地球的距离非常的远,达到了我们难以理解的3.2亿公里,火星车把信号传回地球,工作人员在发出指令返回火星车,整个过程需要40分钟才能完成,而且这个信号还是间歇性的,因此我们能够实际控制火星车的时间极其的短。

  

  目前“祝融号”火星车也已经传回了首张火星照片,通过对照片的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发现火星的自然环境非常的恶劣,道路崎岖不平,还有很多不知名原因形成的大小沟渠,因此,工作人员每发出一个指令都需要万般小心,这也导致了他移动速度异常的话慢。

  美国和我们的进度差别

  最早在火星上留下痕迹的是美国,目前他们已经进行了多次的探索火星工程,同时他们的火星车移动速度,和我们一样也异常的缓慢,但由于他们技术经过好几代的升级,可以达到每分钟4m的速度,最早登陆火星的“机遇号”目前已经持续工作了14年,行驶的总里程达到了45公里。

  

  而我们以前看到的关于火星的真实照片,基本上都是由这部火星车真实拍摄的,但这些数据都不是我们亲自获取到的,我们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怀疑,而随着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我们也正式开启了对于火星的勘探。

  由于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没有办法一步到位,因此祝融号火星车的使用寿命仅仅为90天,但这台设备上同时搭载了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表面成分探测仪等6台设备,可以很好地对火星表面进行科学探测,我们这一次的目的并非要走多远的路,而是为今后的探测打下坚实的基础。

  

  很多人都会好奇,我们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探索外太空,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的简单,他就是为了人类的延续,在地球环境恶化之后,我们可以进行星际移民,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希望的种子。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中易贸易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中易贸易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