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玉米视频 绍兴,古称越州。新石器时代中期算起,绍兴已有约9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以此计算,绍兴也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漫漫历史长河孕育了绍兴独特的文化底蕴,于是有人说,“绍兴的底子是古越的,而绍兴的气质却是南宋的。” 绍兴秋景 南宋在中国历史上似乎总是扮演着悲怆苍凉的角色,甚至至今人们还会总会带着一丝悲悯地说“其实历史上本没有南宋的”。从“靖康之难”到“偏安一隅”,再到“崖山之役”,南宋的皇帝们似乎一直无法摆脱“失败者”的影子,甚至连皇陵都定位为“攒宫”,期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可以迁回皇祖坟”。 除了令人无限感慨的南宋皇陵,浙江绍兴和宁波地区的河姆渡遗址、大禹陵、印山王陵,又像是几位从迷雾中隐隐若现的老者,等着我们去观察、探索上古时期的那些“未解之谜”。 印山王陵、大禹陵、河姆渡遗址双鸟朝阳纹牙雕 这个11月,错峰躲避“人从众”的假期,用一个周末的时间,来和我们一起探寻隐匿在山水田园之间的“小众考古”路线! 01 南宋觅踪 绍兴 宋六陵国保碑 南宋六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浙江绍兴市皋埠镇攒宫山。这里埋葬着南宋6位皇帝。此外,还有北宋徽宗陵、宋哲宗后陵、宋徽宗后陵、宋高宗后陵。这里是江南地区最大的皇家陵墓区。每座陵寝均与北宋皇陵规制相同,设上下宫,功能齐备,结构完善。 南宋六陵的墓主人们 南宋六陵是指: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 攒宫指的是古代帝后暂时存放灵柩的场所。虽然攒宫之说五代之时就已出现,但是大规模的攒宫历史上确是绝无仅有。为了向臣民表达收复中原的决心,皇室把南宋皇宫称为“行在”,绍兴的宋陵称为“攒宫”。 南宋六陵遗址的古树 作为历史上被盗掘最严重和凄惨的帝陵,虽然后世多有修缮,但时至今日,南宋六陵的地表建筑已经完全淹没在了茶园山林之间。只有几十棵古树孤零零地伫立在曾经帝陵的位置,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永茂陵 残碑、一号陵园发掘进展、出土建筑构件 02 北有秦宫 南有印山 印山王陵 外景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他那卧薪尝胆的故事几乎传遍中国大地,他也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允常,既是勾践的父亲,印山王陵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是这位雄才大略的霸主其父亲最后的归宿。 印山王陵 印山越国王陵位于绍兴兰亭镇里木栅村印山之巅。墓向朝东,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竖穴岩坑木椁墓。 构建印山越王陵木椁的巨大方木,推测其树龄都在千年以上。这使人不难想象,两千多年以前,绍兴的土地上曾有过大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印山王陵其建筑规模之大,结构之合理,形制之独特,气势之宏伟,让我们得以窥见古越国雄姿的一角,因此也有“北有秦陵 南有印山”之说。 03 文明的曙光 河姆渡遗址 和 博物馆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这里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重要的遗址之一。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展品陈列 河姆渡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遗址出土陶片达几十万片,还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依据,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 河姆渡文化髹漆木碗 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新石器时代漆器。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这个看上去破破的小碗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它将我国漆器发明使用的年代推到了距今约7000年前。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