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建设工程律师 http://www.jsjsls.com/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消费遇纠纷,就上黑猫投诉】 原标题:糖果被包装成“成人用品”?让软色情离孩子远点! 近日,深圳的张女士在14岁儿子的床头储物盒里 发现了一堆疑似“计生用品”的盒子。 张女士仔细一看, 里面装的竟是一种“恶搞糖果”。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发现, 有几十家店铺将零食包装成恶搞礼物, 这些零食的售价在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 大部分是以“礼盒装”形式售卖, 美其名曰“整蛊、恶搞”, 一些商家还“贴心”地备注上“保密发货”。 青少年群体正处在长身体阶段, 很多人都喜欢在闲暇时光吃点零食。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一些厂家为了博取关注,增加销量, 试图用标新立异的产品, 激发青少年的购买欲。 不过,任何创意都应该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此前, 就有名为“后悔药”“开单丸”“顶嘴消失片”的水果糖、奶片出现, 用自嘲取乐,可博人一笑, 但套套巧克力、卫生巾棉花糖、小丁丁软糖等“恶搞糖果”, 在名字上大打“擦边球”, 玩起软色情的“梗”; 有些产品在外形上和成人用品几乎一样, 在包装上也不注明为食品, 尽显别扭与违和。 这些商家把暧昧元素夹杂在食品中兜售给未成年人, 试图把他们的好奇心变现。 未成年人往往缺乏足够的辨识力, 并不清楚这些“梗”背后的真实含义, 会误以为是有趣、新潮的东西而购买, 肥了那些别有用心商家的腰包。 此类“恶搞糖果”一旦进入校园, 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 适时、适度的性教育必不可少。 但这不意味着, 未成年人可以过早地接触“极度成人化”的事物、 可以生活在充斥性暗示的环境中。 未成年人还处在人格塑造阶段, 需要科学、正规的引导。 但只要有利可图, 不良的商家就会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恶搞糖果”扩大了未成年人接触性的环境边界, 不仅会让未成年人过早产生错误意识, 甚至可能导致性认知的扭曲。 此类“恶搞糖果”在校园普及, 可能引发同学之间的嘲笑、攻击、告状, 衍生出歧视、勒索等问题, 对孩子造成精神压力, 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创意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玩梗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小零食酝酿的大伤害不可低估。 要让“恶搞糖果”销声匿迹, 不能靠商家的良心发现。 对于无底线的产品, 电商平台不能坐视不管 而应主动作为,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技术手段对含有软色情产品关键词进行屏蔽, 一经发现立即进行下架处理。 监管部门更应铁腕出击, 严查线上线下、特别是学校周边实体店里的违规产品, 对违反《广告法》《商标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 坚决追究法律责任, 不能任由“恶搞糖果”肆无忌惮地售卖, 让畸形恶趣味污化未成年人。 辛丑年 十月廿六 2021-11-30 责任编辑:蒋晓桐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