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玉米视频 本文根据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案例创作改编为小说。 这事发生在20年前的香港,九龙塘富人区,一栋高级公寓内。 房间里传来孩子的哭声,叫着妈妈,妈妈。 墙上挂着很多照片,照片里是一个名叫潘珍妮的女人,有她的结婚照、有她和很多知名导演、艺人的合照。 这个潘珍妮是一个知名作家、编剧。 接着镜头推到沙发上,沙发上坐着一个男人正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女孩。 这男人是潘珍妮的丈夫,女孩是潘珍妮的亲生骨肉。 丈夫看了看墙上的时钟,都已经晚上八点了,孩子拼命吵,潘珍妮怎么还没回家。 他拿起座机电话又打给潘珍妮,依旧是响了很久没人接听。 丈夫把孩子交给菲佣,说,“我出去一下,你帮我看着孩子。” 接着,他下楼,开着丰田轿车,开了一个多小时,到达屯门的一片村屋前。 这里的村屋装修得都不错,靠近海边,很多富人会在这里买一栋或者租一栋别墅度假。 潘珍妮也不例外,她在这里租了一栋房子,每天会呆在这里写作。 她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需要灵感。 丈夫走到403号门前,掏出钥匙,进屋。 房子共有三层,一层是餐厅、沙发,亮着灯。地上有几双高跟鞋,餐桌上摆着潘珍妮的手提包。 “老婆。”丈夫叫了一声,无人应答。 他走到二楼,二楼是一个大书房,满地的稿纸,书桌上有一台亮着的电脑。 “老婆。”丈夫又叫了一声,依旧无人应答。 他来到了三楼,三楼是卧室,床很干净,只是好像少了什么东西,对,窗户上本来有个窗帘,窗帘不见了。 再一找,残破的窗帘放在地上角落处。 丈夫看到浴室的门虚掩着,他推开门,见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 潘珍妮穿着完好的衣服,吊死在了浴室顶部的一根杆子上。 而吊着她尸体的,正是刚刚缺少的窗帘。 ·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警察赶到案发现场。 门锁无撬动的痕迹、室内也没有打斗过的痕迹。潘珍妮的身上没有任何的伤口,只有脖子处有裂痕。 潘珍妮是死于窒息而死,初步判断,是她自己用窗帘上吊自杀。 会不会是伪装自杀? 而潘珍妮的丈夫成了警察的第一个怀疑目标。 怀疑她的理由很简单,潘珍妮和丈夫的地位十分悬殊。 潘珍妮有好几本书售出影视版权,同时她也是编剧、新电影开拍,潘珍妮的资产数千万。 而她的丈夫只是一名奶爸,每天就是在家里照顾孩子,没有收入。 这夫妻二人的感情应该不太好,要不然为什么潘珍妮要在外面租个房子? 不过这一推论很快就被打脸了。 三日后,法证部给出了完整的验尸报告,验尸报告指明,潘珍妮是自杀的。 而很快又有更多证据佐证。 证据来自二楼的电脑,最近一段时间,潘珍妮阅读了大量关于死亡的书籍、论坛。 警察判断,这个潘珍妮可能是表面光鲜,但是内心空虚。 估计是在写作上遇到了什么瓶颈,加上生完小孩,得了产后抑郁症。 夫妻关系又不融洽,所以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本来这案件到这里就结案了。 可丈夫不信,他拿着一家三口的照片给警察看,“sir,我和我太太的感情很好,她很爱自己的女儿,她不可能会自杀的!” 警察摇摇头,不住地说,“很遗憾、我很抱歉。” 丈夫不相信潘珍妮会自杀,于是他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操作。 家里有钱,他花钱请了全香港最好的验尸官对潘珍妮的尸体进行二次验尸。 那个验尸官信誓旦旦地说,“兄弟,你放心,我是bestofbest,professional,这事我肯定帮你整得明明白白的,如果你老婆是被人谋杀的,一定逃不过我的法眼。” 丈夫刷刷刷开出了支票。 又过了三日,二人约在咖啡馆见面。 验尸官喝了口咖啡,“兄弟,你老婆的尸体我详细检验过了。” “怎么样?”丈夫一脸期许。 “我的结论和警局法证部门的一致,你老婆,她,是自杀的。” 这个验尸官真的把潘珍妮的尸体检查的仔仔细细,确确实实只在潘珍妮的颈部找到了一道伤痕,潘珍妮就是自杀身亡的。 · 可面对双重检验,丈夫还是不相信。 他天天到警察局去要求翻案,“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老婆不会自杀的。” 警察说,“真的啊,她在死前看了很多关于自杀、死亡的书和资料。” “她是作家、是编剧,为了写故事看这些没有什么问题。” 丈夫坚信妻子的死是有可疑的。 此时刚好有个女警员PC1486到重案组报到,上司就把这差事交给她。 女警PC1486非常认真,这是她经手的第一个案子。 在细细翻查所有档案资料后,女警发现了一处疑点,来自一张案发现场的照片,潘珍妮被吊死的照片。 照片上显示,潘珍妮是用窗帘系在浴室顶部的一根杆子上自杀的。 窗帘布被剪成一个长条形状,打了一个“绳结”。 这个绳结很特别,一般人不会打,只有船员能打这个特殊的绳结。 女警去找了潘珍妮的丈夫问,“你老婆平时会出海吗?” “不会。”丈夫摇头。他很了解自己的老婆,潘珍妮只是喜欢看海、但是她不喜欢出海。 对于她来说,海只是远观,存在想象中,靠得太近,就会失去美感。 这个线索很重要,潘珍妮不出海,那么她不太可能会打出这样的绳结。 女警再次回到案发现场,来到二楼的窗户前,窗户是关着的。 她打开窗户,这一次,她有了重大发现。 她发现在窗户外面有一个隐隐的鞋印,这个鞋印是来自一双39码运动鞋的鞋印。 潘珍妮只穿高跟鞋,况且她的鞋码是36码。 换句话说,这并不是密室,如果潘珍妮是死于他杀,那么凶手在杀完人、制造完美的“自杀”现场后,下了二楼,是从窗户跳窗逃跑的。 这一片是屯门的村屋,案发时间又是在晚上,凶手就能够做到“无影无踪”。 于是这宗自杀案开始被当成谋杀案进行深度调查。 · 女警走访了潘珍妮的所有朋友,从一个闺蜜那里得到了一个线索。 有一个狂热的男粉丝最近常常跟踪潘珍妮。 这人个头瘦瘦小小,他很崇拜潘珍妮,同时男粉丝称自己也喜欢写推理小说。 有一次,他信心满满地把自己写的一本小说交给潘珍妮,“大神,请务必要阅读,这是我花了三年时间完成的苦心之作。” 而潘珍妮只是翻了几页,觉得太菜了,就没看下去。 过了几天,这个男粉丝又来找潘珍妮,“大神,我的书你看了吗?” “我刚开始看。” “你骗我!你根本没看。” 闺蜜当时也在场,她回忆起那一幕,说那个男粉丝的情绪十分激动,还扬言说要报复潘珍妮。 这样说来,狂热粉丝很有嫌疑。 “你知道这人叫什么吗?”女警问。 “不知道啊。”闺蜜摇摇头。 哦,她想到了什么,从房间里取来一堆电脑打印的稿件,“这个男粉丝的稿件在我这里,潘珍妮那天来我家的时候落下的。” 这是一条线索。 此时互联网开始流行,女警心想,这个男粉丝既然是用电脑打出了稿件,说不定他还把资料发到了网上。 于是将稿件的内容输到网上,果然有了发现,一个叫做“黑夜守望”的网友在网上发布过同样的内容。 顺着ID一查,男粉丝的身份确定了。 这人31岁,是个快餐店员工,最关键的是,他三年前曾经当过船员。 女警推断,这个男粉丝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他热衷“犯罪小说”,能够制造完美谋杀、自杀假象。 他个头瘦小,又是快餐店员,平时送外卖一定是穿着运动鞋,鞋码估计也是39、40码左右。 最关键的一点,他曾经是一名船员,一定会打那个特殊绳结。 真相只有一个,凶手就是他了! PC1486拍桌而起,兴冲冲地去找了那个男粉丝。 谁知,很快就被打脸了,这个男粉丝在半个月前就离开了快餐店,去了菲律宾。 而根据入境处的资料显示,他这段时间一直都呆在菲律宾,他不可能杀潘珍妮。 · 这第一条线索就断了,案件如同大海中的一条船,撒下一片网,空空的,只得再次翻篇继续。 现在手头拥有的证据就是这个39码的鞋印,可这究竟是一双什么样的运动鞋呢? 女警跑到铜锣湾的各大高档鞋店,将各种款式的运动鞋比对,发现都不是。 她又来到波鞋一条街,这里卖的都是很便宜的鞋子。 有个叼牙签的大飞仔说,“波鞋街就没有我一眼认不出来的波鞋。” 女警将鞋印给大飞仔看。 这一次她有了发现,这款鞋子是来自于一双仿制的、造价只有100多港币的运动鞋。 换句话来说,凶手的经济条件应该不咋地。 此时,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潘珍妮最近在筹备一部新电影的剧本,电影里要选一个女三号。 这是一部大制作,有非常多的新演员来试镜。 其中有一个叫做Amanda的女演员,23岁,试过戏后,演技出神入化,潘珍妮当时看呆了,拍板说,“女三号就是你了。” Amanda很兴奋,逢人就说,“我成功了,我要拍电影了。” 谁知后来电影的导演私下换人,将女三号交给自己的“好朋友”来演。 因为这件事Amanda非常生气,她到剧组里和潘珍妮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怎么能出尔反尔!我要报复你。” 女警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个Amanda是一个戏痴,平时的行为古古怪怪。 她没什么钱,穿着廉价波鞋,她的鞋码刚好是39码。 她酷爱演戏,为了体验各种角色,她会研究角色,最关键的是她曾经出演过某部电影的一名女水手。 难道是因为没有得到角色,所以报复潘珍妮? 真相只有一个,凶手就是Amanda。 女警把Amanda带回警局问话,“说吧,你是怎么杀死潘珍妮的。” “没有啊,我没杀人。” 随后,Amanda提供了案发当日她的不在场证明,由于失去角色,心情不好,那天她和一大群朋友在酒吧彻夜宿醉。 这条线索再一次终止了。 · PC1486女警很受挫,上司把她叫到办公室,“哎呀,你不要什么事就动不动太兴奋,查案哪有这么简单,每宗案件,嫌疑人有一千个、一万个,每个人都是嫌疑人,但是凶手只有一个。” “那要怎么查啊?” “用心查啊。”上司摸着自己的心,“多跑几次案发现场,假设你就是凶手,你会怎么做,你为什么要怎么做,跟着自己的心去探案追踪真相。” 其实这个上司也是吹的,这种话每个新警员来的时候他都这么说,他也不知道怎么查。 毕竟双重验尸报告都写着——潘珍妮是自杀的,她最大的可能就是自杀。 而这宗案件也就只有这个女警在查,就当给她历练历练好了。 女警把上司的话当真了,她每天都去屯门,都到那个案发现场。 一家一户地问,方圆十里看着、记录着。 有一天,她忽然看到有一群村民在和外地人吵架。 这几个外地人看起来像是越南那边的、装修工人,他们用半生不熟的粤语讲着,“老板,说好了一天300块的,怎么只给200。” 原来,这一片村屋最近规划为旅游区,很多村民就找装修工来翻新屋子,准备做成度假民宿、别墅出租给市民。 村民请的装修工都是越南那里的黑工,很便宜。 这次吵架的原因是村民觉得这群越南人没把事情做清楚,想扣工钱。 越南人不同意,“我们说好的价格,怎么能说变就变,我们一天做十几个小时,很辛苦的。” “那别吵了,报警吧,交给警察处理!”一个村民头子说了一句。 越南人那边的头子马上服软摆手,“好,好,就200吧。” 他带着几个手下收钱离开了。 这件事本来就没什么,一桩小事罢了。 可女警突然想到了什么——装修工人? 凶手会不会是装修工人,劫财?这一片屯门村屋最近有很多装修工人在干活,他们很了解每一栋房子的结构,他们知道怎么潜入屋内,知道怎么出来,他们会爬墙、爬窗,这样就能制造“密室谋杀”案? 顺着这一方向,女警调查。 她查到潘珍妮住在403号村屋,而在案发的那几日,旁边的404号村屋正好在装修。 装修工一共有六个人,都是越南人。 这里要说一个时代背景。 由于越南本国局势不稳定,大批越南人背井离乡。由1975年至2005年,香港总共收容了超过20万名滞港越南人,其中143714名难民获得外国收容,6万7千多名船民被遣返。这些越南人来到香港后,就住在靠近海边的渔船上、或者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女的,希望能找一个香港人嫁了。男的,就干一些杂活。 女警在海边一处搭建的帐篷里,找到给404号村屋做装修的6个越南人。 他们围坐在破桌子上吃饭,鞋就放在地上。 其中有一双鞋引起了女警的注意,这双鞋是39码的廉价波鞋。 “这双鞋是谁的?”女警指着那双鞋问道。 其中有一个18岁的男孩,看起来很老实,他站起来小声说,“这鞋,是我的。” · 将这个胆怯的男孩带回警局。 在审问最初,这个男孩什么都不说。 其实女警也是没有把握的,毕竟所有的证据都指明潘珍妮是自杀的,对方咬死不认,她也是没招的。 她看到在男孩脖子上挂着一块佛牌。 她突然想到了一件事,越南人也是信奉佛的,或许能以此作为切入口。 女警吞了吞口水,换了一个柔和的声音问男孩,“你相信佛吗?” “嗯。”男孩点点头。 “贪欲欺骗之魔,经常在寻找机会欺骗你们的心。如果有一条毒蛇,住在你的屋子里,你想得到安宁,你必须首先把它驱逐出去。你必须驱逐你生命里的贪欲毒蛇,你必须善自护持你的心。” 男孩的嘴角微微抽动。 转而,女警继续说,“如果做了什么错事,就说出来。” 男孩缓缓张口,“那,只是一个意外。” 他承认了,正是自己杀死了潘珍妮。 · 这件事真的只是一个意外而已。 那天他独自一人在404号村屋干活,忽然听见了敲门声,他去开门,门口站着潘珍妮。 潘珍妮说,“你装修声音太大了,吵得我不能创作了。” “抱歉!我尽量小声一点。”他卑微地说着对不起。 可装修的声音哪里能控制,如果做得慢了,老板又不高兴了。男孩虽然尽量控制,可404号依旧发出“砰砰”的装修声。 又过了十几分钟,男孩再次听到敲门声。 他开了门,屋外站着的还是潘珍妮,这一次潘珍妮生气了,“我告诉你声音小一点!你没听到吗?你这样吵我怎么写作。” “对不起!” “没用的,我要报警,找警察来处理。” 那一时刻的潘珍妮灵感全失,她气昏了头脑,说什么都要报警,“我这就回屋去打电话。” 不能报警! 男孩很担心,他是黑户,只要警察来了,就会将他遣送回越南,他不想回去。 男孩跟在潘珍妮后面求饶,潘珍妮不听,潘珍妮回到403号房,男孩跟了进去。 他看到潘珍妮要拿起电话。 不能报警! 在那一刻他用手捂住潘珍妮的嘴、鼻子,死死捂着,不能报警!他不记得自己究竟捂了多久,最终潘珍妮瘫倒在了地上。 男孩伸手一摸,潘珍妮的鼻息尚存微弱之气。 可他那时候觉察不到,他已经彻底慌了。 完了,他杀人了,怎么办?这一次警察是一定要抓他的,送他去坐牢的。送他回越南,不能回去! 他在屋内来回踱步,想了很久。 他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电影里有伪造自杀的案发现场。 他模仿电影,将潘珍妮拖到三楼,剪了一块窗帘,挂在浴室上,绑了一个绳结。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船员水手”结,只是自己小时候捆猪的时候,别人教过他捆这个结。 最后他擦去了案发现场的鞋底印、指纹,从窗户跳窗逃离。 唯一落下的证据,是在跳下去的一刻,一脚受力、外墙留下了自己的鞋印。 · 至此,这宗逆天奇案破获。 是在死者丈夫的坚持下、在一名“新扎师妹”的努力下,一步步由肯定自杀、变为否定自杀,由一个个死胡同变为教科书式的刑侦案例。 作者注:本文参考纪录片《完美谋杀案》,对于人物姓名、地点、案发情节做出小说化调整。感谢阅读。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